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6月17日,在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由澳門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海洋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澳門大學圓滿召開。來自澳門大學、澳門海事與水務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山大學涉海學院等科研院所的特邀領導專家等140余人采用線上線下的形式共同參與會議。海洋所副所長李超倫率團前往澳門參加研討會。研討會由澳門大學區域研究中心代主任周萬歡副教授主持。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致開幕辭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在致辭中指出,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個核心城市之一,在海洋領域將“堅持海陸統籌、科學開發、加強粵港澳合作,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共同建設現代化海洋產業基地”,是澳門責無旁貸的責任。他表示此次研討會將有效構建海洋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戰略領域良好的交流平臺,進一步推動兩地的合作。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致開幕辭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在致辭中指出,此次研討會是推進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促進內地與澳門區域合作交流的一項重要活動。他強調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科技創新工作,希望在新形勢下,內地和澳門的相關單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緊緊把握海洋強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等國家戰略實施的契機,加強合作交流,促進共建共享,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創新合作的格局,為建設海洋強國做出更大貢獻。 

海洋所副所長李超倫作大會特邀報告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院士介紹了對大灣區海洋監測預報系統的構想,指出大灣區海洋監測系統應重點發展無人船、無人機、微納衛星等新型智能觀測平臺以及組網應用,預報系統應在實現多圈層耦合,從而為防災減災、環境保護和管理決策提供支撐。廈門大學焦念志院士介紹了服務于碳中和目標的海洋方案,分別從海洋增匯(負排放)的基本路徑、現行的行動方案以及如何將中國的方案推向國際的進行闡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李超倫作了內地與澳門海洋領域合作建議與思考的報告,報告結合“十四五”國家相關規劃及內地、澳門高校及研究機構在海洋領域的研究重點,在合作方式、合作領域等方面提出包括共建海洋科技聯合實驗室、共享科考船、監測網絡、大型科研基礎設施等支撐平臺,開展海洋科技人才交流、共同承擔科技任務等合作方式,并建議重點開展海洋動力過程與災害防控、海底的地質結構、物質組成與環境記錄調查、遙感觀測與人工智能及黑臭水提治理與海洋污染監測等領域的合作。

  研討會從海洋防災減災與環境保護、碳中和背景下的海洋環境與氣候、藍色命運共同體與可持續發展3個方向設置了12個專題。澳門大學陸萬海副教授、施華斌助理教授、蔡忠亞助理教授、張平助理教授、黎永杰助理教授,清華大學周劍副教授,哈爾濱工程大學周學謙教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楊德周研究員、于仁成研究員,中山大學程曉教授、羅一鳴教授、于衛東教授,分別就黑潮、南海臺風、風暴潮和海洋觀測等海洋防災減災與環境保護、粵港澳地區的溫室氣體歸趨、海洋與碳封存、內地與葡語國家合作展望等內容進行了主旨報告,并與現場、線上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度研討。 

大會合影

  會議期間,海洋所科學家與澳門大學海洋區域中心的科學家就聯合啟動項目、共同培養博士等事宜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初步達成一致。代表團一行參觀了澳門大學,并訪問了澳門海事及水務局、澳門城市大學等機構。 

參觀澳門大學

訪問澳門海事及水務局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