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10月21日至27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成功舉辦,集中展示“十三五”以來全黨全國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中科院海洋所的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技術與方法成果以沙盤模型、展板、視頻等形式參展。 

  赤潮是一種全球性海洋生態災害,威脅人類健康、近海養殖及近海核電安全,被聯合國稱為“近海三大環境問題之一”。 

  從理論上講,赤潮治理方法有很多。但鑒于赤潮突發性強、影響面積大、治理方法須滿足“無二次污染、成本低、見效快、可大規模應用”等條件,赤潮治理研究大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長期以來缺乏一種像“滅火器”一樣的應急處置技術。 

  針對這一全球性的科技難題,中科院海洋所赤潮治理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的技術與方法,發明和建立了改性粘土應急處置赤潮的技術體系,解決了天然粘土存在效率低、用量大、淤積嚴重這一困擾赤潮治理近50年的國際難題,取得赤潮治理領域的重大突破。  

改性粘土治理赤潮大規模應用

  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的理論認為,顆粒物的表面性質是決定赤潮治理效率的關鍵因素;增加粘土表面正電性、加強其橋聯作用是提高赤潮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徑。在該理論指導下,研究團隊發明出提高赤潮治理效率幾十到幾百倍的技術與方法,使用量和使用成本大幅降低,并能夠有效降低藻毒素,對生態環境無負面影響,被譽為中國制造的“赤潮滅火器”。為了規?;鸵幏痘默F場應用,研究團隊還研發出現場作業自動化設備、赤潮治理專用船只和赤潮應急處置的實施規范等,形成了“理論、技術與應用系統結合”的全鏈條成果。  

  該技術列入中國赤潮治理國家標準(GB/T 30743-2014),納入中國沿海13省市赤潮應急預案,在我國沿海從南至北20多個水域成功應用,是目前國內唯一得到現場大規模應用的赤潮治理技術,保障了我國近海核電、養殖、旅游等水域的生態安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十三五”期間,該技術通過了國際第三方的效果和安全評估,成功走出國門,助力“一帶一路”,在美國、秘魯、智利、新加坡等國家推廣應用,被譽為中國制造的“赤潮滅火器”、“國際赤潮治理的引領者”,為全球赤潮治理提供“中國方案”。2019年該技術獲得中國“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20年作為中國科協首次評選出的全國50項先導技術之一,列入科創中國榜單。  

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技術與方法的模型展示

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技術與方法參加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