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1月17日,“科學”號科考船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西太共享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務,安全抵達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園區碼頭。

“科學”號緩緩駛入母港

  本航次由中科院海洋所張林林研究員擔任首席科學家,王富軍副研究員擔任科考隊長,孫其軍擔任船長,搭載了來自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地球環境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廈門大學5家科研單位13個科研項目的78名船隊員,航次歷時58天,航程5800海里。 

  張林林介紹,本航次聚焦“太平洋西邊界流區復雜的環流系統和豐富的中尺度渦旋活動及其環境效應”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圓滿完成了三條斷面包括97個站位、114站次的溫鹽深多參數剖面觀測與常規采水、20站拋棄式溫鹽深剖面觀測、6站深海多聯網作業、5站大容量采水作業、2套水下滑翔機作業、20站湍流觀測以及走航海流和氣象觀測等。此外,成功完成15套次的深海潛標作業,維護并優化了我國在西太平洋構建的深??茖W觀測網。 

工作人員進行靠泊作業

  西太平洋具有全球最大的暖水體——暖池、復雜的三維海洋環流結構以及豐富的多尺度動力過程,對全球氣候和海洋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本航次全體船隊員在頻繁強冷空氣、臺風等極端惡劣天氣的嚴峻考驗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和挑戰,圓滿完成了涵蓋物理海洋、海洋生態、海洋化學、海洋地質等多個學科的考察任務,獲取了該海域海洋環流及其相關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關鍵數據。這支隊伍雖然年輕,但他們勇挑重擔、奮勇拼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 

  據悉,本航次的作業內容和采集參數均參考了國際GO-SHIP計劃的要求和標準,為認識西太平洋多尺度動力過程、熱通量、營養鹽循環、生態結構以及地球物理過程提供了國際標準化的現場觀測數據和樣品,有力推動了我國海洋船載斷面調查的國際標準化進程,為進一步鞏固我國在“西北太平洋海洋環流與氣候實驗(NPOCE)”國際合作計劃中的引領地位提供了重要支撐。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