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1月16日至17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大連化物所啟動太陽能研究二十周年紀念暨學術研討會”。二十年前,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團隊啟動了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研究,是國內最早啟動相關研究的團隊。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大連化物所在太陽能人工光合成研究方面受到國內外的重視,成為重要的學科發展方向。為了更好地總結凝練科學問題、聚焦學科發展前沿,大連化物所特舉行了此次紀念活動和學術研討會。

  開幕式上,所黨委書記金玉奇指出,李燦是大連化物所科學家的典型代表,二十年前,他在紫外拉曼光譜以及傳統催化領域的研究已經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而當時太陽能研究在國際上關注很少,在這個背景下,李燦前瞻性地在大連化物所部署了太陽能研究方向,經過二十年持之以恒的攻關,分別在基礎科學前沿和液態陽光工業化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為研究所培育了一個新的學科方向,培育了一大批太陽能領域骨干人才,李燦團隊已成為了國際人工光合成領域的領軍團隊之一,這種科學家的前瞻性和不懈堅持正是大連化物所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的傳承和體現。金玉奇表示,相信李燦帶領的太陽能團隊在當前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可以肩負起科學院人“排頭兵”和“國家隊”的責任,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太陽能研究部李仁貴研究員作為團隊成員代表,作了題為“逐夢追光二十載——紀念太陽能研究二十周年”的報告,分別從歷史回顧、重要時間節點的代表性工作與事件、取得的研究成果概述、未來展望等四個方面,回顧了大連化物所太陽能研究從零開始到今天的發展歷程。

  李燦以“近二十年科學研究回顧”為題,對自己的學術發展歷程和學術思想演化作了詳細系統的學術報告,并分享了自己從1983年入所求學,到1996年回國工作,再到2001年啟動太陽能光催化研究整個歷程,并對自己在每個階段的學術方向部署和學術思考作了簡要介紹:從早期的合成氨/氨分解、甲醇燃料電池、多相手性催化、超深度脫硫、紫外拉曼光譜、生物催化等研究方向,一直到后來的研究重點轉移到太陽能科學利用,這些研究方向后來發展成為大連化物所乃至我國重要的學科發展方向;尤其介紹了他為什么在2001年前后,在國際上太陽能光催化研究處于“冰河期”時,啟動這一挑戰課題的背景和原因。李燦還分別以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實例,系統地講解了過去二十多年的研究發展歷程和學術思想,以及分享了自己科學研究過程中與幾位恩師,例如大連化物所郭燮賢院士、呂永安研究員、辛勤研究員,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大西孝治教授等之間的珍貴故事,表達了對恩師的深切懷念。最后,李燦以自己多年的科學研究感悟和體會寄語年輕人:科學研究的樂趣和驅動力源于探索未知奧秘的好奇心和為人類社會的貢獻;要處理好堅守和創新、耕熟和拓荒的關系;要即知即行;生命有限,要珍惜當下,及時做更重要的事情;要經常保持謙虛、好學和創新的心態。

 

  此次紀念活動還邀請多位專家學者作了大會邀請報告,西湖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孫立成院士作了題為“人工光合作用探索之路——與李燦院士同行二十載”的學術報告,介紹了其在人工光合成,尤其是分子催化劑水氧化機理方面的研究進展。廈門大學王野教授作了題為“碳一和生物質分子光催化轉化”的學術報告,系統闡述了其在光催化相關方向的最新研究進展。在連續兩天的學術研討會上,先后有60多位李燦培養的來自國內外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分別作了研究工作匯報,大家還分享了自己在求學階段與李燦的點滴往事和感悟,引起了強烈的共鳴,研討會氣氛熱烈。

  在緊湊而內容豐富的學術研討會后,舉行了特別的閉幕式。閉幕式上首先舉行了《駐足回眸——暨紀念啟動太陽能研究二十周年》的首發儀式,該書回顧了李燦60余年的個人經歷以及在30余年的科研生涯中的學術成果等,該書的主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主任方堃簡要介紹了該書的內容和籌備前后的相關情況。此外,范峰滔研究員介紹了受ACS Catalysis期刊邀請的介紹李燦的Accounts文章的撰寫情況。最后,李燦作總結發言,他充分肯定了大家在國內外的工作崗位上取得的成績,并為大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希望大家在科研工作中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面向”為指引,珍惜光陰,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出更多對國家和人類有用的科學研究。

 

  受疫情影響,會議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并在催化樓三樓會議室開設了分會場。金玉奇、所紀委書記梁波、副所長李先鋒和王峰,張東輝院士、孫立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常務副主任楊俊林、大連化物所相關研究室(部)主任(部長)、職能部門負責人、李燦團隊培養的學生和博士后、所內員工和研究生等30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范峰滔主持。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