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科技大會在濟南市召開,沈陽分院駐魯研究所4項成果獲得2023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
海洋所張國范團隊主持的“牡蠣現代種業關鍵技術研發與規范養殖模式構建”項目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青島能源所崔光磊團隊主持的“高性能固態鋰電池材料、技術及系統應用”項目榮獲山東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海洋所張國良團隊主持的“西太平洋邊緣海盆構造巖漿作用與深部碳循環”項目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青島能源所江河清團隊主持的“多功能復合膜結構設計及性能調控機制”項目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牡蠣現代種業關鍵技術研發與規范養殖模式構建”項目圍繞牡蠣產業的迫切需求,秉持“良種良技良境”的綜合提升理念,創建了從基礎認知提升、重大品種創制、健康養殖模式創新,“育繁推”一體化應用到領銜品牌建樹等全鏈條產業技術體系,全面提升了中國牡蠣產業整體效能并實現縣域規模的示范應用。成果獲國審新品種2個、授權國家專利24件,發布行業標準1部、地方標準2部,發表含Nature及子刊在內的研究論文54篇,累計產值264億元,其中近兩年產值153億元,部分成果獲何梁何利農學獎和海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高性能固態鋰電池材料、技術及系統應用”項目針對商品液態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存在的安全性差、能量密度低、續航能力差等問題,提出了“三相滲流”復合固態電解質設計理念,發明了“三相滲流”復合固態電解質、聚合物基界面緩沖層技術、原位固態化界面融合等技術,研制出高比能、高安全固態鋰電池單體及系統,發展了基于固態鋰電池和鋰離子電容器的“功(率)”“能(量)”兼備的雙源動力系統。開發的全海深固態電池系統成功為“天涯”“海角”“滄?!钡榷嘈吞柸I钪懫?、“凌云”“鳳凰”等深潛器、“鹿嶺”水下機器人等提供能源動力,為“奮斗者”與“滄海號”在萬米深淵開展聯合作業提供能源保障。累計申請國家專利110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64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4項,申請PCT專利6項,授權歐洲專利1項,發表高影響論文130余篇,出版專著1部,獲得青島市2021年科技進步顛覆性技術探索類一等獎,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