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簡稱沈陽生態所)召開森林生態與保育重點實驗室(簡稱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暨年度會議,會議線上線下同步召開。會議邀請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重點實驗室處處長潘韜、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局大氣海洋與生態環境處處長任小波等主管部門領導參會。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南京林業大學曹福亮院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林科院)張守攻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張佳寶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于貴瑞院士、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馮起院士、中國林科院劉世榮院士、沈陽生態所朱教君院士、蘭州大學賀金生教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閆俊華研究員、東北林業大學于海鵬教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楊元合研究員、東北師范大學白娥教授、中山大學儲誠進教授等應邀出席;實驗室共建單位中國林科院院長汪陽東、科技管理處處長符利勇、資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長張懷清、中國林科院森環森保所科技處處長兼實驗室副主任王暉研究員參加會議;沈陽生態所副所長方運霆研究員、副所長兼實驗室副主任王緒高研究員、科技處處長兼實驗室副主任孫濤研究員、實驗室副主任楊凱研究員以及實驗室固定人員和研究生等70余人參會。
會議由孫濤、傅伯杰分段主持。潘韜代表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首先講話,他表示重點實驗室在近兩年建設期取得良好進展,希望實驗室抓住全重調整的機遇,在學術委員會專家指導下,謀劃未來兩年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做好迎接科技部新一輪評估的準備,爭取早日納入全重序列。任小波代表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局充分肯定了實驗室組建以來在科技項目、人才引培、科技成果等方面取得的進展,他強調實驗室建設目標是為了解決森林生態與保育領域的國家重要需求,建議實驗室做好人才引進工作、聚焦國家需求爭取重大任務、充分利用野外臺站產出落地性成果。汪陽東表示中國林科院將繼續與沈陽生態所保持緊密合作,面向森林生態與保育關鍵需求,聯合打造國際一流水平實驗室,為國家森林生態建設提供高質量科技支撐。朱教君代表研究所致辭,對重大項目爭取、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與智能信息化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贊揚。特別感謝中國林科院對實驗室長期以來的鼎力支持,希望通過主管部門出臺院部共建機制,破除實驗室跨部委共建發展的體制壁壘。
會議聽取了實驗室主任的年度進展報告:實驗室自2024年啟動建設以來已爭取中國工程院科技戰略咨詢項目(學部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科學院穩定支持基礎研究領域青年團隊、基金委重點、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等若干項目,中國科學院B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選題建議已通過院黨組審議,在 Nature(通訊作者)、Nature Climate Change、PNAS、The ISME Journal等 SCI 期刊發表論文252篇,獲得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中國科學院第五屆“科苑名匠”、中國科學院青年國際合作伙伴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梁希自然科學二等獎等國家、省部級獎項22項,提交6份咨詢報告被國家林草局等部門采用。郝廣友、閆濤、高添和張懷清研究員分別圍繞重點實驗室四個研究方向做專題學術報告。
與會專家對實驗室組建以來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同時對實驗室發展提出了寶貴意見建議:三北工程是十五五的重要方向,需重點關注三北工程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突破與示范的轉向;實驗室應仔細梳理共建單位的研究成果,將研究范圍擴大到南方地區,涵蓋我國主要區域森林類型,從全國尺度上豐富研究內容;加強森林四庫聯動提質增效研究,推動森林“四庫”更好聯動、為實現林業高質量發展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撐。加強高值化利用、林下經濟等成果產出,促進技術成果落地;通過設立開放基金、研究生聯合培養等方式促進共建單位合作;繼續擴充高層次人才隊伍等。
學術委員會主任傅伯杰院士在總結時強調指出,未來2年工作重點是要早日沖擊進入到全國重點實驗室序列,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從生命過程到生態過程到環境過程,再到管理過程的縱深研究,體現實驗室的特色和優勢。
最后,朱教君對各位領導、學術委員會委員為森林生態與保育重點實驗室建設和發展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表達了衷心感謝。表示后期在推進實驗室建設過程中將做好相關意見建議的落實,進一步加強人才和平臺建設,國家需求和學科方向有機結合,推進重大項目爭取、重大成果產出,力爭建設成為森林生態與保育領域國際一流實驗室和高水平人才匯聚高地,為加快搶占森林生態與保育領域科技制高點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