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21年度黃河口關鍵過程及物質輸運協同效應重大科學考察實驗研究項目(航次編號:NORC2022-304)順利完成冬季航次調查。至此,該項目已完成計劃內全部外業調查航次。本次調查重點關注冬季期間黃河口及鄰近海域的關鍵過程,由“創新一”號近海綜合科學考察船承載,煙臺海岸帶所唐建輝研究員任首席科學家,搭載了中科院煙臺海岸帶所、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單位32人(19名科考隊員、13名船員)。航次歷時6天5夜,航行 750多海里,完成17個斷面共60個站位作業,獲得水文、氣象、地質、生物、化學等樣品超過480個、數據2.97GB,圓滿的完成了預定科考作業任務。
秦松副所長(主持工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到碼頭迎接全體科考隊員及船員返航
黃河口關鍵過程及物質輸運協同效應重大科學考察實驗研究項目克服了疫情和不利天氣的影響,已分別于2022年5月、6月、7月、11月及2023年2月按計劃共完成了5個航次任務,為研究黃河口的關鍵動力過程、污染過程及其帶來的生態環境效應積累了大量樣品及數據,為后續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此次冬季航次中,科考船在黃河口外遇到了浮冰區及藍黃交接切邊過程,科考隊員及船員對此現象成因進行了交流、討論。
穿越黃河口外鋒面
“創新一”科考船
黃河口外的鋒面
黃河口外底棲拖網過程中偶遇的大片浮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