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陳鷟教授應邀再次作客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清源聚能”文化論壇,做了題為“學習十九大報告,談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信”的精彩報告。研究所全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共200余人到場聆聽了報告。 陳鷟深入闡釋了十九大報告中文化自信的豐富內涵,從中國共產黨的文化根基、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堅定文化自信 弘揚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和重要性。
陳鷟從眾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入手,講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的歷史發展淵源和文化烙印,與全體參會人員一同品讀了儒家文化所倡導的“和合天下、協和萬邦”的崇高理想,以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國家實力為視角詳細剖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溯源。他認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雖歷經曲折而經久不衰,延至當代仍具有強大的生命活力。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國家綜合實力快速進入世界前列,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昂首進入了新時代,文化自信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精神特質。
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如果說政治是骨骼,經濟是血肉,文化則是靈魂。傳承發揚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應具有的文化情懷和應擔當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結尾中說道:“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相信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講座,參會黨員們將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祖國實現偉大復興更加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