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不一定是臭的,比如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不僅長得萌受歡迎,連排出的糞便都是香的。
別不相信,為了讓我們真真切切體會到熊貓的屎味,我國的武漢動物園甚至已經將熊貓屎拿出來進行展出。
為了讓游客仔細品味這根完整的熊貓屎,動物園還特制了一個嗅便便裝置。一根新鮮熊貓屎被十分規矩的擺放在展柜的小匣子中,玻璃上更是打了16個氣孔,方便前來聞便便的人真真切切感受熊貓的屎味。抻著脖子對著熊貓屎展示柜的氣孔大吸一口,這畫面…
據動物園的工作人員表示,展柜中的屎是每天早上都會更換,如果想要聞到最新鮮的熊貓屎,建議游客們早上去來動物園聞一聞。
許多網友和狂丸一樣表示十分好奇,這熊貓屎到底是什么味道?而已經嘗過鮮的網友表示:有一股竹子的清香。
還有網友想要結伴同行,一起去品一品帶香味的屎…
所以為什么大熊貓的屎是香的?其實這和他們的飲食消化習慣有很大關系。眾所周知,大熊貓是吃竹子為生的動物。但其實在大約700萬年前,大熊貓的祖先是吃肉的,只是隨著環境的改變開始選擇吃竹子為生。并且在逐漸的進化中,大熊貓的味覺基因發生突變,喪失了感知肉鮮的味覺受體,反而產生了感知竹子鮮味的味覺受體。
目前,竹子已經占據大熊貓們99%的食物比例,只有極少情況下才會選擇吃肉。
但問題在于,大熊貓的味覺變了,原本肉食動物的消化系統并沒有改變。正常的草食動物的腸道很長,消化系統中還有能幫助消化植物纖維素的細菌。而大熊貓畢竟還是一個雜食性動物,它們的腸道與草食性動物完全不同,幸好在進化的過程中它們的消化道產生了能夠消化纖維素的細菌。
但據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表示,在研究了7只野生大熊貓和8只圈養大熊貓的糞便后,他們發現即使有腸道細菌的幫助,大熊貓也只能消化并吸收竹子、竹葉和竹筍中少量的營養成分。簡單來說,大熊貓們長著一個很難消化竹子的胃,但現在基本只吃竹子了…
而因為這樣獨特的消化系統,大熊貓們為了獲取足夠的營養物質維持生存,都養成了吃得多、拉得多的習性。
據研究表示,一只成年健康大熊貓一天就要吃掉20公斤以上的新鮮竹類食物,每天最多排便十幾次,差不多9到10公斤的糞便。
也是因為這樣吃得多、拉得多的習性,在大熊貓的糞便中的含有大量未被消化的竹纖維,所以大熊貓剛拉出的糞便不但沒有腐臭味,還帶著股竹子特有的清香。
可能這就是國寶的高貴吧…
而大熊貓的屎除了讓我們聞一聞,其實還另有妙用。有人就腦洞清奇的想把熊貓糞便與茶結合在一起,并取名叫熊貓茶。
這種熊貓茶種植在四川雅安的山區,與其他的茶葉不同的是,熊貓茶完全是由熊貓糞便澆灌出來的。
同時,因為熊貓糞便的緣故,這種茶也成為了天價茶葉,透著一股買不起的味道,每斤定價21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熊貓只能消化竹子中30%的養分,但用熊貓糞便做肥料是否能讓茶有什么神奇的變化,還是值得考究的。
另外,熊貓屎還有一種更直觀的用途,就是把這些糞便制成我們平時擦嘴擦手的衛生紙。這真的是讓我們與熊貓屎來一次最親密的接觸。
正常用竹子造紙,需要先降解果糖提取竹纖維,再進行造紙技術。
而熊貓的消化過程就是提取竹纖維的過程,所以只需要從熊貓屎中把現成的竹纖維提取出來,就能夠生產出可以使用的衛生紙。這樣既節約了竹子的使用量,也幫助研究人員和動物園處理掉了熊貓大量的糞便。
同時,據開發熊貓便便紙的研究人員表示,熊貓紙在生產中共有60道工序,并且經過反復的高溫消毒,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用熊貓便便來造紙…估計我們著急上廁所但手邊沒紙的時候,熊貓心里可能想的是: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