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多月就要迎來農歷新年了,很多小伙伴已經開始提前忙碌起來。置辦年貨、大掃除......相信很多人最近都在和家里的玻璃“對抗”。由于大多數玻璃表面光滑,周圍環境中的油性物質易結合灰塵粘附在其表面,所以玻璃表面很容易存在污漬,且單純的水流通常無法清除干凈。
如果有塊能“自清潔”的玻璃就簡直太棒了!
自清潔,是指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自發的清除其表面附著的雜質和細菌。理論上,絕大多數天然自清潔表面都具有超親水或超疏水性,通過水和物體表面的相互作用實現自清潔功能。而另一種自清潔的新方法,就是光催化自清潔。下面就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這三種自清潔表面的科學原理吧。
有的小伙伴就問了,為啥超親水和超疏水都能達到“自清潔”的目的?
原因是這樣的:水在超親水表面上會自發鋪展成面積很大而厚度很薄的水膜,阻礙了油脂和灰塵微粒等污染物與表面的直接接觸 ;而完全鋪展的水膜又會很快蒸發 ,帶走其表面附著的雜質,實現自清潔功能,就像自然界中的蝸牛殼一樣。
相反的,水在超疏水會自發形成聚攏的水滴,當水滴在傾斜表面上滾動時,會自發帶走表面附著的一些灰塵顆粒,實現自清潔功能,就像荷葉一樣~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最有“科技含量”的光催化自清潔吧!目前這一方法主要是通過二氧化鈦TiO2的光催化特性實現自清潔滴。
TiO2是何物?TiO2可是一種很神奇的材料。一方面,在沒有光照的情況下,其表面具有疏水性,但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會轉變為超親水性;神奇吧!這樣還不夠,它還能夠通過化學反應,分解表面附著的水和其他有機污染物。如何實現這一催化過程呢?有兩種途徑:分別是能源光催化和環境光催化~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TiO2中全充滿且能量最高能帶上的電子,會吸收足夠的能量從而擺脫約束成為自由電子(e-),并跳到下一個“可容身”的能帶上,在原來的位置留下一個空位,稱為空穴(h+)
接著,這個擺脫束縛的電子和“空虛”的空穴會向TiO2表面遷移,這時就會有兩種情況:
【NO.1】當電子和空穴到達TiO2表面會在還原助催化劑和氧化助催化劑上與水發生還原和氧化反應,分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這就是能源光催化原理~
【NO.2】另一種情況是,到達表面的空穴與溶液中的氫氧根(OH-)反應,生成羥基自由基( OH);同時,到達表面的電子會與O2反應生成O2 -,O2 -再經過一系列反應生成羥基自由基。由于羥基自由基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可與溶液中的污染物發生反應并使其氧化降解。這則是環境光催化原理啦~
生活中,光催化“自清潔”這種技術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例如日本某些公共場所的吸煙室,通過光催化效應清除空氣中殘留的有機廢氣,效果顯著。位于羅馬的Jubilee教堂也利用了這種技術,使教堂的雪白外墻歷久如新。
未來這些自清潔的技術,是否真的能夠走進我們的家庭,實現自清潔的同時,改善環境,讓我們共同期待!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