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可能一周就要去一個城市,一個企業至少跑兩三次,我們才能準確摸清地方企業的技術需求?!敝袊茖W院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比起當年在實驗室擺弄儀器設備,現在的工作不能局限于原先所學專業,還要了解更多學科領域的技術、準確把握企業綜合技術需求,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應該說,技術轉移工作是一個較高層次的科技管理工作?!?/DIV>
中國科學院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以下簡稱“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是科技部確立的首批76家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之一,依托于中科院沈陽分院,其主要職能是整合中科院的技術資源,將來自中科院的“科技集團軍”與地方科技和經濟相結合,搭建一個地方企業與中科院研究所的技術溝通橋梁。
綜合需求 “集團”解決
遼寧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擁有深厚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科技資源,傳統工業企業亟待注入科技活力,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同時,戰略新興產業亟須培育和發展,新老企業對科技有著不同程度的渴求。
遼寧省的科技資源比較豐富,除了中科院的研究所外,還擁有多所大學及部委和國家行業協會所設的科研機構。在比較效應下,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不僅要調動中科院駐遼寧的研究所,還需要聯系協調中科院其他地區的研究所,甚至是社會上的科技力量,積極策劃和組織,以滿足企業的綜合技術需求。
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與一般的技術中介組織不同,其與中科院的院地合作工作組織緊密相聯,主要任務是策劃、協調、組織、集成中科院的技術資源,解決遼寧產業發展和企業技術需求難題,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擺在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面前的問題是:面對地區和企業對技術的綜合需求,如何解決研究所學科單一性的矛盾?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正在積極探索如何根據地區產業發展和企業的實際需求,組織“科技集團”實現多領域、跨學科聯合解決之路。這樣才能實現技術集成轉移,滿足社會對技術的綜合需求。
構建網絡 精耕細作
為了實現上述設想,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在工作思路和組織體系上進行調整,加強網絡建設。
由中科院沈陽分院和地方政府聯合,在遼寧經濟相對發達城市共建轉移中心分中心,并選派具有一定經驗的科技管理人員掛任科技副職并同時擔任分中心副主任。對于地方提出的綜合性技術問題由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總體組織和協調;對于單一的技術問題,由分中心組織企業和科研院所對接,及時解決。
分中心的建立,既可以深入地方企業、動態掌握信息,又避免中心人手不足的問題,更擺脫了盲目調研。截至2011年底,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已經在遼寧鞍山、丹東、營口等地成立了4個分中心,搜集企業技術需求1000余項,篩選重點項目對接100余項,2011年技術轉讓金額突破1000萬元。
解決企業的技術需求看似簡單,其實需要的周期非常長。
“中心的工作從收集地方企業的技術需求開始,拿到需求后先要深入企業的車間或者施工現場,結合企業的介紹,及時發現技術難題的關鍵點所在?!鄙蜿枃壹夹g轉移中心副主任王海冰說,這就要求工作人員了解不同學科領域的技術,才有機會做好這項工作。
王海冰說,調研結束后,中心的工作才真正開始。首先要根據企業的需求,從中科院眾多研究所里梳理出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如果一家研究所不能滿足企業所需,中心就要遴選和聯系中科院多家研究所參與,同企業一起座談并赴企業考察。
“最近,我們接觸了營口一家生產噴嘴的企業。通過現場走訪,我們發現企業的技術問題涉及噴嘴材料和孔型設計兩方面,需要協調中科院金屬所的耐磨材料技術和中科院力學所孔型優化設計技術來共同解決?!彼e例說。
可見,技術轉移工作真正實現了跨所合作、優勢集成。從事技術轉移工作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術技能,更需要具備管理技能。
依托基地 助推產業
除了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一個更重要的任務是為地方產業發展服務。
例如,當前鞍山地區將菱鎂資源綜合利用作為重點發展的五大產業之一,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鞍山分中心有的放矢,以產業基地為平臺實現技術集成轉移。
鞍山分中心多次赴海城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進行調研,先后走訪企業20余家,召開中科院·遼寧(海城)菱鎂資源綜合利用專項對接會,組織70余家鞍山菱鎂資源深加工企業和10余位中科院相關研究所專家進行座談,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和技術難題,并對重點企業進行走訪,促成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所與海城精華礦產公司在高檔裝飾材料領域等項目的對接。
在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帶領下,鞍山分中心對中科院系統十余家相關科研院所的技術進行梳理,撰寫了《關于鞍山(海城)菱鎂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建議》呈交鞍山市委、市政府,獲得地方認可和好評。
經過不斷努力,鞍山分中心2011年技術轉讓成交額接近300萬元;丹東分中心成功推動了滾筒式納米綠色制版機重大項目在丹東落戶,并組織中科院相關院所為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基地發展獻計獻策;營口分中心成功推動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營口市政府簽訂甲醇制烯烴重大項目技術轉化協議。
經過幾年實踐,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深刻體會到:面對著中科院龐大的技術領域,面對地方產業發展和企業技術需求的不斷提高,作為中科院系統的技術轉移機構,不能單純走以往技術中介的老路,只有實現思路和方法的創新,熟悉技術、活用技術、集成技術,才能真正滿足現今的技術市場需求,才能協助中科院研究所的科技成果實現向生產力的成功轉化。
《中國科學報》 (2012-06-09 B3 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