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方 亮
“搞科研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我就是停不下來。 ”這是李依依多年來從事科研工作的最大心得。
李依依,冶金與金屬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曾在上世紀90年代擔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是中國科學院歷史上少數幾位女所長之一。李依依是我國低溫及核結構材料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近年來致力于發展可視化鑄造技術,突破了我國裝備制造業中大型關鍵鑄鍛件生產的瓶頸。
在造船界有這樣一句俗語:“船等機、機等軸”。曲軸被譽為船用柴油機的“心臟”,但因其重量大、加工精度要求高、制造技術難度大,之前只被少數幾個國家壟斷,船用曲軸一直依賴進口的局面,嚴重制約了我省造船業的發展。
要讓中國船用上“中國軸”!李依依院士帶領金屬所的團隊在國家和省科技項目資金的支持下,開始了對大型船用曲軸關鍵技術的攻關,先后承擔了材料研究、鍛造模具、模擬仿真和組織性能檢測等工作,突破了曲拐彎鍛成形、組織性能控制,以及精確紅套等一批關鍵技術。
2007年,在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的技術支持下,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的第一根船用曲軸下線,實現了大型船用曲軸的國產化。目前,大連重工已具備了年產75根曲軸的批量化生產能力,不僅創造了經濟效益,也極大地鼓舞了全省工程技術人員的信心。
雖然早已過了退休年齡,但李依依仍然活躍在科研第一線?,F在,她把更多精力用在發展可視化鑄造技術上,并多次向省委、省政府提出發展可視化鑄造技術的建議,通過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目前,可視化鑄造技術已取得一定成果,一些關鍵技術已在鞍鋼、沈鼓等重點企業應用。
李依依十分關心我省的科技創新工作,她說:“我在遼寧生活了50多年,每當有新的科研成果我就想最先推廣給遼寧的企業。這份感情無法割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