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2013沈陽科技周為您獻上——精采紛呈的“科普大餐”

本刊記者 李丹

每年5月的第三周,是國務院確定的全民科技活動周。5月19日,主題為“科技創新,美好生活”2013年沈陽市科技周活動在沈陽師范大學開幕。

亮點一:加入水就能點亮一盞燈

播報地:沈陽市第一二七中學

一個巴掌大的立方體盒子,在其中放入少量鹽,再注入約330毫升的水,將手機充電接口與這個盒子相連,手機馬上顯示進入充電狀態……它就是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制的“鎂空氣儲備電池”,這臺重1公斤左右的“充電器”在四川蘆山地震災區發揮了特殊作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副研究員孫海介紹:“在災區,我們直接從當地的小水溝里取水,能供一臺10瓦LED照明燈工作30天?!薄澳壳斑@種小型移動電源主要應用于野外、緊急救援方面,讓人在與外界完全隔離的情況下,也能獲得一定的電力?!?/P>

亮點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海探秘

播報地:沈陽市第一零九中學

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劉開周作為“蛟龍號”深海探秘親歷者,通過珍貴的資料,與大家分享了他7次深潛的經歷,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奇妙的海底世界。

劉開周主要負責“蛟龍”號上的控制系統,“比如‘蛟龍’號要抓取一件東西,要知道它的位置、距離,我就通過計算,發出往哪個方向、多遠、以多大速度去抓取的命令?!眲㈤_周這樣解釋他所負責的具體工作。

“就在‘蛟龍號’順利到達7062米深的海底時,遠在太空‘神九’飛船上的航天員們順利完成手控交會對接任務,并向我們發來了祝賀?!迸_下的學生自發地為祖國的強大鼓起掌來。

亮點三:報告、展覽、互動形式多樣傳播科學

播報地:中國科學院在沈各科研機構

中科院在沈科研機構組織院士、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積極投身到活動中,將科技成果與公眾生活相連,與被公眾熱議的話題相結合,并分別以報告、展覽、互動等形式走進校園、社區和公共場所,市民既可看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科技成果,也能感受到昆蟲、魚類、鳥類等自然世界的紛繁變化;既有關乎民生的“食品安全”的答疑釋惑,也有社會關注的“避震求生”等科學知識講座。

科技周期間,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沈陽金屬研究所、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沈陽計算機研究所的科研儀器、研究平臺、標本館、科普基地等設施全部對外開放,水下機器人、無人飛機、數控機床雕刻等演示吸引眾多市民前來參觀,王天然院士、李依依院士、葉恒強院士還就“機器人”“航天飛機材料”“奇妙的對稱”的相關話題在科研院所及校園做了科普報告,本刊將在《科學家講故事》欄目中陸續刊登,讓沒能來到現場的讀者朋友們共同領略科技的魅力。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