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深?;铏C在南海順利完成了中期海上試驗,最大下潛深度首次突破1000米。北國網、遼沈晚報記者獨家專訪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俞建成,揭秘深?;铏C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深?;铏C將成為海洋健康檢查員
此次中期海上試驗項目包括單周期滑翔試驗、多周期連續滑翔試驗和長航程試驗。沈陽自動化所研制的深?;铏C順利完成了所有試驗項目,在海上累計工作16天、完成了102個1000米潛深的滑翔剖面觀測、航行了近500公里。
自主研發的深?;铏C曾被譽為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的重大成果,它究竟為何如此重要,為何總能牽動科學家的心?
俞建成介紹,深?;铏C依靠自身攜帶的油囊提供滑翔動力,當油囊中的油排到滑翔機機體內時,皮囊癟下去,滑翔機的浮力就減少,滑翔機就能夠在海中下潛。當滑翔機機體內的油排到皮囊時,皮囊鼓起,滑翔機的浮力就增加,滑翔機就能在海中上浮。由于它沒有螺旋槳,工作時基本保持靜音狀態,對環境干擾小,是一款理想的海洋環境觀測設備。
深?;铏C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赤潮監控、海洋環境監測和海底生物考察領域。深?;铏C可以搭載不同的傳感器,在深海中采集不同的海水參數,探測海洋環境是否健康。由于它可以長時間在深海工作,如海水溫度、海水鹽度等,都可以為人類采集連續可靠的數據資料。
下潛更深的滑翔機已在研發中
千米以下的深海壓力有多大呢?俞建成說,1000米深海下大約是100個大氣壓,相當于陸地大氣壓強的100倍。由于滑翔機主體抗壓承受力的原因,前年深?;铏C突破了800米,去年突破了900米,今年才突破了1000米,達到了目前國際上常態深?;铏C的平均標準。
俞建成介紹,深?;铏C的操控主要是衛星控制。無論是滑翔機把水下采集到的數據傳回地面,還是地面向滑翔機發送新任務指令,基本依靠衛星來傳輸信號?!翱刂迫藛T不用坐在海邊,即使在遠隔萬里的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辦公室里也能夠輕松完成?!?/p>
那么1000米是否是深?;铏C下潛的極限呢?俞建成解釋,“下一代滑翔機已經在研發中,成功后可以下潛得更深?!?/p>
為何國產水下機器人深海測試總選南海?
為什么我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機器人深海測試地點總會選擇南海而非距離沈陽更近的渤海、黃?;驏|海呢?
俞建成稱,實驗地點的選擇主要是因為南海的深度足夠深,而離我們更近的其他三個海深度不夠。
距離遼寧最近的渤海和黃海,海底多為淤泥質,有利于產生類似大連港一樣的天然良港,不過海底較為平緩,海洋深度也比較淺。
南海海底絕大多數是巖石質地,深度較深,海底環境較為復雜,海溝等環境較多,因此我國生產的水下機器人實驗地點總是選在南海。
北國網、遼沈晚報記者康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