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工作人員在檢查載人潛水器船體

  本報記者 劉洪超攝影報道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1日 06 版)

  2012年6月27日,由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海試中下潛深度達到7062.68米,創造了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新的世界紀錄,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控制與聲學系統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核心部分,這些技術正是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蛟龍”號控制系統團隊與中科院聲學所的“蛟龍”號聲學系統團隊共同完成的。

  從2002年立項開始到創造深潛新紀錄,“蛟龍”號控制系統與聲學系統研究集體走過了10余年自主創新路。全體團隊成員傳承中國科學院“科學、民主、愛國、奉獻”優良傳統,工作中認真嚴謹、一絲不茍,在控制系統和聲學系統的研制過程中攻堅克難;在歷次海試中,圓滿完成了各項試驗任務。

  沈陽自動化所劉開周作為試航員參加了從水池、50米、30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至7000米的數十次下潛試驗任務。2010年7月12日,新婚不久的他主動請纓參與海試,他與另兩名試航員一起成功下潛到南中國海3757米,將特制的五星紅旗插入海底。海試成功后媒體開始大范圍報道,妻子才知道,倍感后怕。而劉開周卻總是說:“我們的系統很安全,我充滿信心?!?/p>

  聲學所的楊波也是一位試航員,是試驗隊里暈船反應最強烈的人員之一。但憑著頑強的意志和強烈的責任心,他從未退縮,累計下潛30多次,圓滿完成歷次下潛任務。

  研究集體走過了10余年自主創新路。研究團隊有幾十人,包括老中青三代。10年前正值壯年的團隊骨干現已頭發斑白,毛頭小伙子現已為人父,成為團隊的中堅力量。

  據該項目負責人之一——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曉輝介紹,“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與聲學系統研究集體成功研制了我國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性能國際領先的深海載人潛水器控制與聲學系統,研究集體所攻克的“高速水聲通信”技術和“自動航行和懸停定位”技術占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三大國際領先技術中的兩項。

  海試結束后,徐冠華院士等15名專家在項目驗收會上一致認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打破國際上三人重載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使用深度,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及聲學所研發的控制系統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2010年、2011年、2012年,“蛟龍”號海試連續三年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2年9月,團隊中的3名成員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載人深潛英雄”榮譽稱號。2014年4月,研究集體所在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研究集體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