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吳晶晶、王瑩)“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于2012年成功突破7000米的下潛深度,創造了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新的世界紀錄,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控制與聲學系統是“蛟龍”號的核心部分,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和中科院聲學研究所主要承擔研制任務。從2002年立項開始,經歷了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的海試驗證,到2012年成功創造7062米的深潛新紀錄,包括老中青三代人在內的“蛟龍”號控制與聲學系統研究團隊走過了十余年自主創新路,解決了諸多技術難題,確保整個載人潛水器運行可靠。在歷次海試中,控制與聲學系統表現優異,圓滿地完成了各項試驗任務。

   據介紹,控制系統相當于“蛟龍”號的大腦和神經、聲學系統則相當于“蛟龍”號的眼睛、耳朵和嘴巴,是“蛟龍”號的核心部分,在其下潛、考察與勘探作業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過不斷自主創新、攻堅克難,控制與聲學系統研究團隊實現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航行控制、導航定位、水聲通信、自主避障、水下目標自動搜索、地形地貌觀測、綜合信息顯示與水面監控、數據自動分析與故障診斷、半物理仿真模擬等功能,為“蛟龍”號的成功研制作出了突出貢獻。其中,數字水聲通信機的高速圖像傳輸功能是國際上其他載人潛水器的水聲通信系統所不具備的;高分辨率測深側掃聲吶也是國際上其他同類載人潛水器不具備的。

   研究團隊成功研制了我國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性能國際領先的深海載人潛水器控制與聲學系統,攻克了“高速水聲通信”技術和“自動航行和懸停定位”技術,占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3大國際領先技術中的2項。

   在“蛟龍”號項目驗收會上,由徐冠華院士領銜的15名專家一致認為,“蛟龍”號不僅具有國際上同類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而且其最大設計深度安全可靠,并擁有投入應用所需要的實際作業能力,在聲學通訊、自動控制以及最大深度作業等性能方面擁有明顯的領先優勢。

   “蛟龍”號標志著我國深海技術發展實現了新的突破和重大跨越,使我國具備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處開展科學研究、資源勘探的能力。2012年以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搭載多名科學家完成了多次下潛,取得了大量巖石、礦物和生物等樣品,其在海底環境、生物分布等領域的應用得以不斷拓展,其控制系統、聲學系統優越、穩定的性能得以不斷展示,正沿著科學應用的道路穩步前進。

   今年7月至8月進行的“蛟龍”號2014年—2015年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一航段任務中,控制與聲學系統保障團隊全程對“蛟龍號”進行了技術保障,為取得大量科考成果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由沈陽自動化所研制的“龍珠”號微型ROV還成功搭載“蛟龍號”開展海底作業,首次取得了“蛟龍”號海底作業影像資料,進一步拓展了“蛟龍”號的作業能力。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預計今年11月將起航赴西南印度洋,在中國大洋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熱液硫化物勘探合同區開展作業。該區域海底地形更為復雜,是對“蛟龍”號的新挑戰,屆時控制和聲學系統將再次為“蛟龍”號探索深海奧秘發揮重要作用。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