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訊(記者 趙潔 通訊員 王媛媛)7月25日,中科院STS區域中心項目驗收會暨先進鋼鐵加工技術項目推介會在濟南舉行,會議對西王特鋼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合作的“高端裝備用鋼清潔智能制備示范線”進行了驗收,并就先進鋼鐵企業的加工技術項目進行了推介交流,達成了廣泛共識,取得了良好效果。
這是在當前我國調整振興鋼鐵行業的大背景下,省院合作研究探討鋼鐵行業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用典型帶動,推進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實踐,也是新時期加快特鋼行業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鳳凰涅槃的有益嘗試和積極作為。
高規格會議 驗收獲好評
此次會議是在我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國民經濟提質增效的大背景下召開的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會議。與會領導和專家通過觀看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所合作紀錄片,聽取西王特鋼介紹與中科院金屬所的合作經驗,對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所合作的“高端裝備用鋼清潔智能制備示范線”項目技術和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認為項目技術國內領先、國際一流,項目產品質量優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引領了行業發展方向,其合作模式和合作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
項目成果豐 引領新動能
高品質特殊鋼是重大工程和重大裝備關鍵基礎材料,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能源電力、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的高端裝備制造,它的制造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由于面臨國內普鋼產能嚴重過剩的嚴峻市場形勢,西王特鋼決意打破現有產品技術附加值低、結構較為單一的被動局面,依據西王特鋼“普鋼轉特鋼、特鋼轉制品、制品轉終端”的發展思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步伐,致力于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高端裝備用鋼清潔智能制備示范線”, 引領鋼鐵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發展。
西王特鋼和中科院金屬所全面合作以來,中科院金屬所以自主研發的代表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的10項核心技術入股西王特鋼,致力于打造國內首條、國際先進的清潔智能化制備高端裝備用特殊鋼示范生產線,截至目前已完成了5個關鍵技術的開發,解決了裝備制造業大型特殊鋼產品的偏析、疏松、夾雜等共性問題,系統轉化了高品質特殊鋼成套制備技術,開發了控氧純凈化等成套技術,研制了國內第一臺自動化全封閉氣密保護澆鋼車,建成了國內首條高端裝備用特殊鋼智能清潔制備示范線,成功實現了高品質特殊鋼的清潔、智能、安全穩定批量化生產,具備了年產30萬噸大型優質鋼錠和10萬噸高高品質鍛材的生產能力,為山東乃至全國裝備制造業提供優質坯料。
據了解,該示范項目已成功開發出風機主軸、風電法蘭、壓力容器筒體與管板,特厚板、模具鋼,高端船用柴油機曲軸鍛坯、高鐵軸鍛坯,以及鐵路道軌、鐵道車軸鋼等116個特殊鋼品類,其中高端特殊鋼82個品類,涉及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能源電力、石油化工等10余個領域,其中H13等多個型號的高性能模具鋼、高均質軸類鋼和高品質特厚板等產品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特別是新近研發的鐵路車軸用鋼順利通過認證,西王特鋼是山東省第一家通過此項認證的鋼鐵企業,引領了特鋼行業發展方向。
不僅如此,高端裝備用鋼清潔智能制備示范線項目還列入了2015年度山東省科技重大專項,并獲得2015年第四批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的支持;被山東省政府與中科院列入鋼鐵轉型升級和拉動裝備制造產業鏈發展的示范項目,并且作為案例,在山東省政府與中科院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中明確“全面推廣西王集團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合作的成功經驗,帶動省院合作全面推進”。
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充分彰顯了“高端裝備用鋼清潔智能制備示范線”項目的技術先進性和行業示范性、引領性。
目前,該項目鋼錠產品采用浮動冒口,可承接單支3噸至80噸鋼錠,經檢測和國內外高端客戶使用,產品質量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如今,以西王特鋼為基地,與交通運輸、能源電力、石油化工、海洋工程和模具加工領域的制造企業——天潤曲軸、金雷風電、伊萊特重工、萊蕪鍛壓、威海鍛壓、山東鋼鐵等聯合,形成了高均質大型柴油機曲軸、大型風力發電用高端風機主軸、大型壓力容器優質鍛件、高品質海洋平臺寬厚板、高性能模具鋼產品等高端裝備用高品質特殊鋼產品制造產業鏈條。
“西王模式” 打造升級發展新優勢
據悉,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所的全面合作,具有鮮明的特點和特色,被業界形象地稱之為院企合作的“西王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雙方以“供、產、學、研、售”一體化運營的科技合作機制創新模式的現實載體,探索先進技術轉化成實實在在的高質量品牌產品管理體系的實驗場所。這打破了以前單純的技術合作或產品的范疇,創新性地實現了從設計到建設,再到產品研發、銷售一體化的全面全方位的合作,“捆綁發展”,共同發展。
二是定位高端、高質、高效,瞄準高精尖,發展特殊鋼。產品瞄準中高端工模具鋼、軸承鋼、海工鋼、輪軸鋼等高端裝備用鋼和特殊用途用鋼,研發智能澆注、清理等關鍵裝備,實現了高端裝備用鋼穩定化批量生產及其產品的精深加工。
三是合作的高效率、高速度。2014年6月,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開始接觸,2014年11月14日,雙方簽定戰略合作協議,拉開全面合作的序幕,2014年12月23日,一期模鑄項目順利投產,產出第一爐合格鋼錠,前后總共用了不到半年時間,時間之快令人咂舌,用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的話說就是,只用了“一頓飯的功夫,就敲定了雙方的合作?!?,不僅達成合作意向快,項目建設更是快。項目規劃的兩期工程,開啟了“一邊設計,一邊施工,一邊生產,一邊銷售”的全新模式,從建立合作關系、開通建設到出來產品,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再一次彰顯了“西王速度”、“西王效率”。
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所的合作,不僅符合國家提出的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營體制的要求,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有力推動了西王特鋼的轉型升級,而且引領了行業轉型發展,從原料到裝備整個產業鏈推動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升級。下一步,西王特鋼將繼續推進特鋼行業高端產品的研發生產,打造特鋼行業發展新優勢,塑造高端特鋼民族品牌,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特鋼行業振興升級的“西王模式”。
再簽十年協議:打造山東乃至全國優質特殊鋼母材生產基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引進高精尖,發展特殊鋼,推進企業向高端裝備用鋼領域轉型跨越,是西王特鋼確定的發展方向。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上述發展要求,西王特鋼和中科院金屬所以“科技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科技與創新創業的深度融合,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為指導,決心在目前全面合作的基礎上,再簽訂十年合作協議,將雙方的的合作層次再向前大力推進,即圍繞發展高端裝備用特殊鋼,提升產品附加值,推進鋼鐵產業和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雙方更加緊密攜手,在推進落實全面合作奮斗目標的同時,繼續圍繞新設備、新技術、新產品加深合作,不斷擴大合作的深度和廣度,致力于把西王特鋼打造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的優質特殊鋼母材生產基地。
據西王特鋼公司總經理張健介紹,立足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所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下一步,西王特鋼將繼續借助中科院技術平臺,與當地政府、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建立良好的聯系,主要發展目標是:與更多的下游客戶進行二方認證和船級社認證工作,重點開發高附加值的船用用鋼、鐵路用鋼等高端特殊用途用鋼,以及中、高端工模具模塊,繼續引領國內特鋼行業轉型升級、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