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狠抓創新發展”是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全省十項重點工作之一。對于創新,代表們有著深刻認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戰略支撐。當前,遼寧要進一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

  

    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我省急需全力打通二者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讓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代表們建議,我省應建立產學研合作信息收集與發布平臺,通過平臺建設,形成產學研合作需求的匹配與對接機制,服務科研創新、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和企業發展,促進“政府+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的政產學研合作,切實解決關鍵技術的瓶頸問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據了解,2017年,我省強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年”活動,著眼于三次產業發展需求,全省組織了科技成果對接活動110場,開展了“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地方行”、“兩院十?!毕盗袑?、重點產業成果推介、深入重點國企對接、縣域經濟特色對接、“企業家院校行”六大主題對接活動,各高校、科研院所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積極參與、主動對接,推進轉化落地成果3351項,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達到51.2%。全省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400億元,同比增長16.4%。 

    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省將著力建設完善技術轉移體系,繼續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年”活動,推進沈陽、大連、鞍山聯合創建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發展壯大技術轉移人才隊伍。 

    姬蘭柱代表建議,我省可利用中直科研院所及省內高校院所,聯合創建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以此為平臺和抓手,充分發揮我省在新材料、裝備制造、機器人、計算機等領域的優勢,進一步穩定人才、吸引人才,著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著力形成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協同創新的制度環境,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產業集群,為遼寧創新型省份建設、為老工業基地從要素和投資規模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提供動力。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近年來,瓦軸集團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打造“自主創新平臺”“合作創新平臺”“創新人才培養平臺”三類創新平臺,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建設了中國軸承工業唯一的國家大型軸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級技術中心。 

    來自瓦軸集團的孟偉代表表示,企業只有擁有核心技術,才能擁有市場話語權。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要牢牢把握全球市場供需變化的歷史機遇,聚焦技術競爭力提升,對標先進找差距,實現重點突破,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要采取“自主創新+合作創新”雙輪驅動的技術發展模式,實現高端技術突破。 

    作為一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大連光洋集團一直致力于科技創新,并參與了16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項目。目前,該集團正加緊建設新的產業園。新園區內的一座面積為25萬平方米的恒溫恒濕地下廠房,投產后將創下兩個世界之最:一是自我配套率最高,二是廠房規模最大。 

    來自大連光洋集團的于德海代表認為,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通過科技創新來發展好一個產業,政府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建立起這個行業完整的技術鏈、人才鏈和產業鏈。有了完整的技術鏈、人才鏈和產業鏈,企業才能突破技術壟斷和限制,才會有產品、有市場。 

    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建設創新型省份,人才是關鍵。于德海代表認為,未來產業競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省裝備制造業領域急需一批掌握多專業、多學科技能的優秀人才,尤其是領軍型人才。同時,也需要一批優秀的工匠,沒有好的工匠,產品設計得再好也裝配不出來。 

    姬蘭柱代表認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有關部門在人財物等配置上應該提高對人才服務工作的支持力度,圍繞科技創新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進行降低永久居留權門檻、個人所得稅減免等人才政策試點;對來遼寧就業的各類人才,在住房補貼、子女入學和人才津貼等方面給予政策保障。 

    □本報記者/王笑梅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