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青島7月24日電(劉穎婕)日前,國內首套具備近海剖面觀測和智能觀測能力的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順利布放至預定海域。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海洋探測平臺的核心觀測設施,2017年得到財政部修購項目支持,旨在解決目前海洋環境監測尤其是近海海洋環境監測中水體剖面數據獲取難的問題。
基于黃東海觀測研究站技術人員多年觀測技術、觀測經驗積累的有效嘗試,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標體直徑15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綜合觀測浮標系統。該平臺不但具備10米浮標抗破壞能力強、穩定性好等優點,同時具有智能化觀測能力,在結構上增加了諸多人性化和創新性設計方案,其中平臺設計的中心觀測井作為剖面觀測通道,并采用三錨固定觀測系統的方式,可有效避免錨鏈與剖面觀測系統絞纏等危險。
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于2017年11月開工建造,歷時五個半月完成主體建造,并經歷了連續3個月的智能絞車與剖面觀測系統的近岸拷機和調試工作,整套系統穩定工作后順利完成布放。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國科學院建立的黃海站和東海站目前在位運行數十套浮標和潛標系統,但由于缺乏近海水體剖面觀測手段,尚未建立一套能夠涵蓋海洋大氣、海洋表層、剖面水體和海底的全尺度觀測體系,無法滿足全方位的立體監測要求。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的投入運行可很好地解決剖面水體觀測技術難點,從而為建立涵蓋海洋大氣、海洋表層、剖面水體和海底的全尺度觀測體系彌補了關鍵一環。
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順利布放后,在保留原有大型浮標綜合觀測能力的基礎上,采用智能絞車開展實時水體剖面參數的觀測,可實現海面、水體、海底的長期連續在線實時監測功能,是一種適應目前我國近海海洋觀測需求的創新性海洋綜合觀測平臺,將為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建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必將為我國海洋科學基礎研究、防災減災等提供更加豐富、完備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