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下午,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韓恩厚、分黨組書記姬蘭柱與丹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葛海鷹和市長孫志浩等就深化院市科技合作、加快推進丹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建設等事宜進行了工作會商。中科院沈陽分院系統七所兩公司的主管院地合作的所級領導、丹東市委組織部部長王海東、副市長潘爽等參加座談會商。
葛海鷹首先對中科院沈陽分院及系統各單位領導來到丹東表示熱烈歡迎,對中科院沈陽分院多年來對丹東科技工作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希望中科院沈陽分院及系統各單位發揮資源、技術、人才優勢,助推丹東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工作;并表示將完善丹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體制機制,建立線上科技對接平臺,著力推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促成一批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將丹東育成中心打造成為全省科技成果產業化示范基地。
孫志浩回顧了丹東與中科院沈陽分院長期合作的淵源,希望雙方加大合作力度,提升合作層次,拓寬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形式,促進更多的科研成果在丹東轉化,為丹東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撐。他表示,丹東市政府將為雙方合作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讓科研創新成果在丹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韓恩厚簡單介紹了雙方近些年的合作工作,他感謝丹東市委、市政府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中科院的厚愛與支持。他表示,中科院沈陽分院將繼續依托我院科技、人才、信息等科技資源優勢,與丹東市委市政府攜手建設好丹東育成中心;充分發揮丹東育成中心平臺作用,力爭孵化出更多科研創新成果,服務丹東重點產業發展,助推丹東爭創國家級高新區;我院也將加強人才引進,共建人才交流、培養與培訓平臺,通過人才培養、項目合作、平臺共享等方面的務實合作,為促進丹東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重振丹東輕工業名城雄風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中科院沈陽分院與丹東科技合作由來已久、基礎牢固,多年來,已經從單一的項目合作,發展到創新合作機制、共建合作機構、打造合作平臺、引進高端人才、組織攻關創新等多個層面,呈現出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
據不完全統計,在沈陽分院的組織協調下,已有38家我院研究所與丹東市企業開展科技合作,合作項目108項,合同金額8865萬元,這些項目已經對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拓展發揮了重要影響。如:過程所為鳳城翁泉溝硼鐵礦開展綠色化工新技術“亞熔鹽法硼酸鹽清潔生產技術和硼化工產品工程開發技術”,提高硼轉化率90%以上,降低能耗30%以上;金屬所為遼寧五一八公司研發的大型船用曲軸彎曲鐓鍛成型技術,單拐實現減重13%,每根曲軸可節約成本2.5萬元,僅此項產品每年就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1250萬元。
2013年,沈陽分院與遼寧省科技廳、丹東市人民政府共建了丹東育成中心,先后引進我院11個研究所的14個入駐項目。目前,這些項目中已有3個項目實現了規模產業化,7個項目已有產品推向市場銷售,2個項目已研制出樣機,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5583萬元,三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4783萬元。丹東育成中心已經成為丹東市科技創新的一張靚麗名片。
韓恩厚院長講話
葛海鷹書記講話
會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