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所欒錫武研究員根據對采集到的天然氣水合物樣品的分析,并結合世界其它水合物航次的成果,發現了一種新的沉積構造形式,并正式命名為逸氣揭皮構造。
欒錫武研究員認為逸氣揭皮構造和天然氣水合物直接相關,是由于沉積物所處的物理條件的改變,特別是壓力降低,致使本身所含的水合物汽化,由此生成的氣體膨脹逃逸,從而改變沉積物原來的排列方式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次生物理構造。逸氣揭皮構造是沉積物中含有水合物的標志。
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地質學報上發表。(欒錫武。逸氣揭皮構造-一種和水合物相關的沉積構造形式。地質學報,2009,83(1):123-130.)
天然氣水合物作為一種天然產物為人類認識的時間并不長。但自發現以來,由于其巨大的資源潛力與環境效應,一直吸引著各國科學家的高度興趣,并不斷有關于天然氣水合物的新發現。
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以及形成以后,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其各組成部分將按照一定的方式分布與排列。在沉積學中,沉積構造用來描述沉積巖各組成部分的這種分布與排列,是沉積作用與過程、古環境以及礦床發育的重要標志。沉積構造能直觀地反映沉積時占優勢的沉積介質和能量條件,是確定沉積環境和分析沉積巖成因的重要標志之一,對沉積動力背景、沉積環境恢復都具有重要意思。目前,全球科學家已發現并命名的沉積構造形式有一百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