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綠色基礎設施是指城市里的公園、草坪、住宅區花園、道路花壇等植被區域,其具有顯著的減少降雨徑流、改善水質、維持區域水循環等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大量綠地被改造成經濟價值較高的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導致綠色基礎設施面積減少,植被斑塊破碎化,從而使得城市的徑流調蓄能力不足。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導致綠色基礎設施的徑流調蓄能力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而徑流調蓄功能供需分布的不平衡將進一步加劇城市內澇。 

  基于此,以沈陽市三環內為研究區,通過計算林冠截留和土壤滲透能力評估了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徑流存儲供給的分布狀況,通過產流模型估算了城市的徑流存儲需求分布狀況,然后構建供需指數評估徑流調蓄供需結構的空間分布特點及均衡性問題。 

  研究發現,沈陽市的大面積、連片的徑流調蓄補給區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區。沈陽市中心城區徑流調蓄供給能力有限且嚴重分散,而徑流調蓄需求明顯高于郊區和城市外圍地區。隨著降雨的增加,徑流調蓄供給減少,而需求增加,導致徑流調蓄供給能力逐漸不能滿足需求。沈陽市一環內、高密度居住區和商業區的供需差距最大,是內澇發生的重點區域。通過供需結構分析,可以推斷供需指數小于-0.4的集水區是內澇高風險區域。該方法有助于評估城市集水區的徑流調蓄能力,為改善區域間徑流調蓄供需結構,緩解城市內澇提供了科學方法。 

  該成果以“Evaluating the runoff storage supply-demand structure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for urban flood management”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景觀生態組李春林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劉淼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等的支持。

  文章鏈接


綠色基礎設施徑流調蓄供需指數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