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非木材林產品(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NTFPs)既是森林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林農維持生計的重要經濟來源,因此在保障區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發展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在當前我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全面禁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的背景下,林區已基本完成了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提供生態服務功能的轉變,進一步使林區依靠單一木材生產為主的經濟陷入危機,加劇了林農的生存壓力和林農對非木材林產品資源的無序利用,從而導致資源瀕臨枯竭。如何維持和保護非木材林產品資源、實現資源的高效穩定可持續利用是亟需解決的難題,而明確非木材林產品可持續采收方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由于非木材林產品可持續采收受到物種生活型、采收部位以及采收強度等因素影響。因此,目前仍缺乏對非木材林產品可持續采收方式的系統研究。

  基于此,我所次生林生態與經營組選取遼東山區重要非木材林產品資源遼東楤木(Aralia elata)和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作為研究對象,設置五種不同采收強度(對照、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探究采收強度對春季采收期刺五加、遼東楤木可利用器官(嫩葉、嫩芽)產量、植株生長和繁殖的影響。研究表明刺五加可利用器官增長率和植株生長在輕度采收處理(采收全部嫩葉的25%)下顯著高于其他采收強度處理;遼東楤木植株高生長和種子千粒重僅在極重度采收處理(采收全部嫩芽)下顯著低于對照處理(不采收嫩芽)。因此,刺五加和遼東楤木可持續利用的最適采收強度分別為輕度采收強度和重度采收強度。該研究為遼東楤木/刺五加的可持續采收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并為建立其他非木材林產品可持續采收規則提供研究范式。

  以上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harvest intensity on the marketable organ yield,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NTFPs): implication for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TFPs”為題在線發表在Forest Ecosystems雜志上。次生林生態與經營組博士后張婷和中國科學院清原森林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遼寧清原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于立忠正高工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閆巧玲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遼寧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圖1 采收強度對非木材林產品可利用器官產量的影響
  
  圖2 采收強度對非木材林產品植株生長的影響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