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您當前的位置 :
 
    9月16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科學三號”近海綜合科學考察船為開放共享平臺進行的“2006年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航次”首航儀式在青島舉行。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李乃勝、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相建海、黨委書記兼副所長孫松、黨委副書記鄭曉林,中國科學院院士秦蘊珊、胡敦欣以及參加此次共享開放航次考察的相關單位的領導等前往碼頭為參加開放共享航次的全體人員壯行。海洋研究所副所長侯一筠主持了首航儀式。
    在啟航儀式上,相建海所長在致辭中指出,海洋研究所在開放共享的管理理念下,斥資150萬元,以“科學三號”為起點,面向全國涉??蒲性核?,免費提供定期、固定斷面上的多學科綜合考察,現場數據的長期積累,解決需要長期觀測的重大科學問題提供現場試驗和觀測場所,促進海洋科學研究的多學科交叉與熔融,通過建立船舶、資料、數據和設備等共享機制,促進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海洋科學事業的快速發展;通過面向全國組織定期公共、開放共享航次,有效實現資源共享,改變傳統的船舶單一管理的模式,逐步創建我國海洋科學考察船的“共管、公用、專業運行”的管理模式。他希望來自不同單位的全體科考人員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在圓滿完成本航次考察任務的同時,為建立我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機制和考察船的共享管理模式做出貢獻。
    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李乃勝在講話中,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斥資150萬組織開展“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航次”給予了充分肯定,并代表王軍民副省長和山東省科技廳祝賀“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航次”的正式啟航。他指出此次開放共享航次,從搭建海洋科學綜合考察平臺為起點,以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首次開放共享航次為契機,面向全國組織實施多學科、多單位綜合交叉的開放共享調查,在我國近海綜合考察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開放航次的創新管理機制上的積極探索,開展定期、固定斷面上的多學科綜合考察和綜合考察船共管公用、專業運行的管理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將有限資源實現優化的組合,創新船舶管理機制,同樣在我國海洋科學考察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我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中的資源共享模式的探索,對于真正建立我國開放共享機制將起到引領和帶動作用,對我國海洋科學考察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他希望廣大科考人員發揚拼搏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圓滿完成此次科考任務,為我國海洋科技事業的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孫松在動員報告中,就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航次的籌備、航次設計,科學主題、考察重點區域、調查內容、基本航線、作業任務、海上調查基本技術指標、調查設備支持、資料匯總等情況作了詳細介紹,并就開放共享機制、開放共享的原則、船舶共管公用模式等作了闡述。他指出建立中國近海關鍵過程進行長期多學科綜合觀測機制,獲取近海標準斷面周期性、連續性的數據資料,對我國近海海洋環境演變和生態系統動態變化研究,特別是對項目經費有限難以實施相關調查作業的項目,開放共享航次的組織實施更是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希望全體科考人員精誠團結,拼搏奉獻,為我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做出貢獻,并預?!翱茖W三號”考察船順利完成使命,凱旋歸來。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組織的“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航次”得到了我國眾多涉海單位的積極響應,紛紛要求加入開放航次的綜合考察。參加本次開放航次的單位有中國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聲學研究所、自動化所,國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海油、山東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17家涉??蒲性核痛髮W的108位專家將就34個項目70多個站位開展相關綜合調查。
    儀式最后,在海洋研究所相建海所長“2006年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航次正式開始”的命令下,早已整裝待發的“科學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汽笛長鳴,在大家的祝福聲中起錨遠航,開始了它的近海海洋科學考察之旅。據悉,本開放共享航次結束兩年后的所有數據、資料、樣品等將面向全國開放。(海洋所供稿)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