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12日,第十八屆國際光合原核生物研討會(18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tropic Prokaryotes,?ISPP 2025)在中國青島順利召開。ISPP是光合原核生物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每三年一屆,本次會議是其自1973年創辦以來首次落戶中國,彰顯出我國在光合原核生物研究領域日益提升的國際影響力與學術引領作用。本次會議由青島能源所主辦,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中科藍智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協辦,大會主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趙進東教授擔任。
開幕式上,青島能源所所長、黨委書記呂雪峰研究員代表主辦單位致歡迎辭,對遠道而來的全球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并指出ISPP首次在中國舉辦對光合原核生物領域的科學發展、技術進步和國際學術交流具有里程碑意義。
會議吸引了來自19個國家、90余所科研機構及高校的300多名專家學者與青年科研人員參會。參會人員圍繞光合原核生物的前沿科學問題與發展趨勢,展開了多維度、深層次的交流。會議設立“反應中心、天線系統與生物能學”“代謝、生物合成與生理學”“細胞結構與發育生物學”“分類、生態與進化”以及“合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等五個主題板塊,全面呈現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最新進展。藍細菌生物鐘領域權威專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Susan S. Golden教授與光合系統結構生物學領軍科學家、日本岡山大學沈建仁教授應邀作大會主旨報告。會議還安排了20場邀請報告、45場口頭報告(內含5場優秀青年學生報告)以及110個海報展示。由40位資深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選出10項“優秀海報獎”,以激勵青年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與活力。
研究所在光合微生物領域的多項突破性成果在會議期間備受關注。呂雪峰就藍細菌制備甘油葡糖苷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應用進展作邀請報告,引起廣泛反響;徐健研究員、張永雨研究員、朱濤副研究員分別就藻類高通量單細胞拉曼分選、藻菌互作與海洋碳匯、藍細菌CRISPR轉錄調控等方向的最新進展作口頭報告,展現了青島能源所在相關領域系統的科研布局和扎實的科研實力。
??
秉承ISPP以體育交流促進學術融合的傳統,本次會議特別組織舞龍、同心鼓等中國傳統團體運動項目,極大增進了國際學者間的互動與友誼。大會視覺標識巧妙融合了光合膜蛋白復合體結構與青島城市風貌,體現了學術主題與地域文化的有機結合。
閉幕式由趙進東院士主持。協辦單位代表、青島中科藍智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段仰凱博士致辭。ISPP國際科學委員會主席、德國弗萊堡大學Annegret Wilde教授高度評價本屆會議的組織工作與學術質量。
ISPP 2025為全球光合原核生物研究者搭建了高水準、寬視野、多維度的交流平臺,不僅顯著提升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也為未來國際合作與創新研發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