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8時51分,“蛟龍”號被布放至水中,8時55分“蛟龍”號注入完畢后開始下潛。大約2小時后,潛水器抵達3900多米深的海底。水下作業約4個小時后,潛水器拋載上浮。16時40分左右,潛水器出現在母船右前方。
“到達海底后,我駕駛潛水器跑了一個‘口’字形,主要目的是測試潛水器長基線定位系統?!睋沃黢{駛的中船重工集團702所“蛟龍”號主任設計師葉聰說。
這是“蛟龍”號在這個海區首次下潛,下潛人員還有中科院聲學研究所楊波和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劉開周,潛水器同時帶回了一份海底水樣。
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朱敏介紹,“蛟龍”號水下定位依靠兩套聲學定位系統:超短基線和長基線定位系統。在1000米至7000米海試中,“蛟龍”號主要用超短基線定位,這個航次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進行長基線定位系統測試。長基線比超短基線定位系統精度高,但需要投放信標,費時費力,且作業區域固定。